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心灵鸡汤
你好,立秋!
8月8日2时23分,迎来立秋节气。
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“早立秋”和“晚立秋”。
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:
第一种分法,以农历七月为参照,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,那么就称为“早立秋”,反之,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,就是“晚立秋”,如此,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,属“早立秋”;
第二种分法,以时间点来划分,0点至12点为“早立秋”,12点至24点为“晚立秋”,如此,今年立秋属“早立秋”。
不得不说,时间真快,暑气尚健,已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。自此,大自然将渐渐褪下繁荫浓绿,呈现闲云野鹤的自然色;自此,你我的日子,也该清简舒朗,向那一日日温暖平淡的烟火,且深且从容。
立秋·民俗
贴 秋 膘
“爱吃肉的人,终于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。”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,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。夏天的人,缺乏胃口,饭食清淡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,称为“苦夏”。
秋风一起,食欲乘势大增,想吃点好的,弥补夏天的亏空。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首选吃肉,谓“以肉贴膘”。
晒 秋
“来看看粮食作物的大型浴光现场。”
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”,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,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“盛典”,“晒秋”的秋不仅仅是秋天,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、房顶等空地,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,粮食晒得越多,说明收成越好,而把粮食风干后,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,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,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。
啃 秋
“留给西瓜的时间不多了。”
“啃秋”在有些地方也称为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,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,将其咬住。每逢立秋,人们会买西瓜回家,众人围在一起品尝。
据清朝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,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,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。
立秋·絮语
在夏天,我们或走或停,或闻或赏,途经了许许多多人间至美的瞬间,织就了一段段可追可忆的时光:六月的繁星荷塘、七月的急雨雷霆、八月的蔚蓝海岸……
任谁也无可否认,这些美,诗化了我们平凡庸碌的生活;这些美,构成了你我历经风霜后仍然热爱世界的绝妙因由。
如果说,立秋前的美,在她轰轰烈烈、繁华盛景;立秋后的美,则胜在山空水静、清远悠长。采撷一些“夏秋交替的文字”,与君在草木变迁的光阴里,静心之,徐赏之。
王维·《山居秋暝》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杜牧·《秋夕》
银烛秋光冷画屏,
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天阶夜色凉如水,
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。
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。
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,
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?
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。
——何其芳《秋天》
在我们的城市里,夏季上演得太长,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。但秋天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——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。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,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。
——张晓风《秋天·秋天》
知了越噪越显得宁静
此生倒数,该是第几个夏天
蝉声再长,也只像尾声了
与永恒拔河,还没有输定
向生命争辩,也未必稳赢
——余光中《半途》
今年我还发现,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,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——
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。
因为,夏天的最后一刻,总是它酷热的极致。我明白了,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,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。
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。但谁能像它这样,用一种自焚的形式,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?
——冯骥才《苦夏》
自立秋始
愿所有美好不负盛约;
愿所有付出都会值得;
愿经历了很多的你和我,
在秋天的每一个日子,
依然有爱,有期待。
上一篇:看淡,心就不累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