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唯美句子

沉默的力量(深度好文)

2022-01-14人围观
简介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: 当我沉默的时候,我觉得很充实;当我开口说话,我就感到了空虚。 一个人越是心浮气躁,越喜欢喋喋不休,试图用言语来填补内心的匮乏。 而真正成熟的人

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:

 

当我沉默的时候,我觉得很充实;当我开口说话,我就感到了空虚。

 

一个人越是心浮气躁,越喜欢喋喋不休,试图用言语来填补内心的匮乏。

 

而真正成熟的人,都懂得保持沉默。

 

高山默然无语,自有其巍峨;大海沉寂无声,终成其浩瀚。

 

人生在世,唯有少言多思,才能在沉淀之中,体会到沉默的真正力量。

 

 

 

01

得意时,不炫耀自己的幸福

 

毛姆在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中说:

 

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,是你的炫耀欲,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出风头的小聪明。

 

幸福可以分享,但一味炫耀,不仅不能获得别人的羡慕,反倒招来反感和厌恶。

 

曾看过这样一条新闻:

 

某县郭女士,在女儿高考结束后,加入了一个老同学交流群。

 

每天,她都会在群里发言,不是晒女儿照片,就是夸女儿优秀。

 

在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,郭女士立马将通知书晒到群里:“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。”

 

她本想收获一波夸奖,不料自己竟被班长踢出了群。

 

她生气地去找班长评理,却发现班长已经把她删除。

 

而更让她愤怒的是,她被踢出群后,大部分同学竟然都说:“早就该踢了。”

 

郭女士又疑惑又委屈:“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我?”

 

其实,仔细一想就能理解了。

 

高考成绩出来,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不断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,其实也是在戳别人的伤口。

 

之前看《奇葩说》,一位嘉宾说:

 

能活得让人喜欢,就别活得让人嫉妒。

 

一个人活得好或许是运气,但能活得不招人厌烦,却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。

 

真正优秀的人,往往不会显山露水,大肆宣扬,而是低调谨慎,谦逊有礼。

 

老话常说:“刚者易折,柔者易存。”

 

喜而不语,是一种保全自我的处世哲学,更是一种内心的强大。

 

不在意别人评价,也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。

 

人生路上,学会收敛锋芒,珍惜眼前,感恩拥有,才能在沉默中,收获精神的富足。

 

 

 

02

失意时,在不语中沉淀自己

 

作家马丁曾说过:

 

每一个强大的人,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,没人帮忙,没人支持,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。

 

人在低谷,学会缄默,是最好的沉淀。

 

以前在书中看过盲人画家约翰·布拉布利特的故事。

 

约翰毕业于美国名校北得克萨斯大学,正处在大展鸿图的年纪,却突然患上眼疾。

 

没多久,他就完全失明了,那时他才30岁。

 

尽管人生遭遇如此重大不幸,约翰却没有哭天抢地,也没有怨天尤人。

 

他避开亲友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一个人默默地开始绘画创作。

 

起初他很难掌握画布的位置,也不知道怎么调色。

 

但他依旧埋头拼命练习,有时一天可以十几个小时趴在画布前,不停地实验、作画。

 

他用手指的触感来感知不同的色彩,白色牙膏般浓稠、黑色像流水般柔和……

 

就这样,经过了几年蛰伏,他终于突破盲人作画的瓶颈,创作出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。

 

目前,他的作品已经被20多个国家的艺术爱好者收藏。

 

人生难免起起落落,我们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。

 

若是一味抱怨,只能在不幸中沉沦,越过越差;学会沉默,慢慢修炼自己,才能迎来下一个高光时刻。

 

很喜欢作家三毛的那句话:

 

世间的人和事,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,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,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。

 

人在低谷,沉默,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,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。

 

面对生活的暴击,把情绪调成静音模式,在不动声色中蓄力,静待下次花开。

 

你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,才能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。

 

沉淀下来,藏起伤痛,咽下委屈,静心打磨自己,方能历练出滚烫的人生。

 

 

 

03

疲惫时,在沉默中修炼情绪

 

生活中,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:

 

在你感到挫败和丧气时,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,就让你暴跳如雷;

 

当你感到烦恼和焦虑时,他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,就使你大发脾气。

 

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在极度疲倦时容易放下所有防备,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。”

 

在疲惫的时候,人的精神状态萎靡,素质修养受到压制。

 

这个时候,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都会成为情绪失控的导火线。

 

其实,每个人都会有困乏和心累的时候。

 

那些修养好的人,也会累,也需要安抚,可是他们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。

 

一个人身心疲惫时,还能维持风度,不吵不闹,这是极大的克制。

 

常言道:“心宁则智生,智生则事成。”

 

当你感到疲顿时,学会闭上嘴巴,冷静下来,才能理性解决问题。

 

人生风雨无数,在沉默中收敛情绪,是化解矛盾的不二法门,更是修炼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
 

 

 

04

愤怒时,在不辩中提升格局

 

富兰克林曾说过:“傻瓜的心,在嘴里;聪明人的嘴,在心里。”

 

人这一生,其实是一个修口修心的过程。

 

很多人总以为,言语胜人、刻薄刁钻是本事;却不知,不争不辩方才是颠扑不破的大智慧。

 

《胡适传》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。

 

胡适刚到北大时,和陈独秀、钱玄同等人一起创办《新青年》杂志。

 

有时为了确定选题和排版,胡适能跟他们讨论一整天。

 

可遇到复古派文人拼命抹黑自己的文章和人品时,哪怕骂得再过分,胡适也是不置一词。

 

有人对他说,放任这些负面声音持续叫嚣,会误导那些不明就里的读者。

 

不如刊登一些反击的文章,把复古派们驳得哑口无言,《新青年》自然会被更多人认可。

 

胡适却摇了摇头:

 

“如此非但不可如愿,反而会将推广新文化的杂志办成吵闹的骂街文学。”

 

他深知,自己和朋友讨论,是以文会友。

 

哪怕再激烈也是对事不对人,自可畅所欲言。

 

然而那些复古派却是有意刁难,你越是想驳得他们哑口无言,他们就越是会争得起劲。

 

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,时间久了,他们自觉没趣,自然会偃旗息鼓。

 

《论语》中说:“不可言而与之言,为失言。”

 

人这一生,懂得见什么人,说什么话很重要;懂得见一些人,不说话,更重要。

 

在公平开放的氛围里,各抒己见,相互交流,能促进彼此成长。

 

可对于那些不在相同频道的人,你的道理永远撼动不了他们的偏见。

 

哪怕争出高下,也往往是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。

 

俗话说得好:“常与君子争高下,莫同小人论短长。”

 

遭遇误解或面对指责,与其争辩,不如沉默。

 

懂你的人,自然不必多说;不懂你的人,辩解再多,也求不来认同。

 

不辩,是体面的退出,理性的回避,给别人留出空间,也给自己留有余地。

 

人这一生,会说话是艺术,而适时沉默,却是为人处世的大格局。

 

 

王小波说:

 

从话语中,你很少能学到人性,从沉默中却能。假如还想学得更多,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。

 

水深不语,人稳不言。

 

沉默,不是对世事妥协、对命运怯懦,而是豁达面对人生起伏,笑而不语、痛而不言。

 

沉默,不是无话可说,而是要在蛰伏中,让自己远离世间纷扰,默默积淀,蓄势待发。

 

往后余生,学会用沉默代替杂音,在不动声色中强大自己。

 

点个在看,与朋友们共勉。

文章评论